English

一部独创性的美学著作

2004-07-07 16:54:00 来源:博览群书 邢煦寰  我有话说

中国当代美学家中真正能够独树一帜、自铸体系的为数不多,周来祥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当代美学面临转型,新专著寥若晨星之时,周先生就出版了自

己的美学研究成果《马列主义的美学原理》。虽然该书颇受当时苏联美学著作的影响,打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然而,作为新中国建国伊始最早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阐述美学原理的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其积极意义和影响是应该肯定的。自那以后,五十多年来,周先生一直沿着此方向锲而不舍地从事美学研究与教学。期间,虽经美学领域的欧风美雨、苏论西学的影响与冲击,也不断从中外古今的美学精粹有所采撷与融合,先生始终初衷未改、方向不变,坚持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的基础上,兼采中西、融汇古今,以“美是和谐”为中心命题,撰写出版了十七部美学专著,建构了一个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美学特色,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既概括了深厚的古代美学优秀传统,又闪烁着二十世纪现代美学精神的以和谐为核心的哲学美学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或者说以此为出发点,创建了“文艺美学”这门在世界美学史上从未有人提出过的学科,并且为之建构了逻辑构架和范畴体系。有人说这是中国的美学家对世界美学的一个独特创造和贡献,是不无道理的。周先生最近出版的美学新著《文艺美学》,凝结了他半个多世纪来美学研究的心血和汗水,堪称他的美学代表作。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文艺美学,是二十世纪以来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及其分支学科综合发展的新趋势的产物;从科学创造的主体来说,则是以周先生为突出代表的中国部分美学家进行创造性研究和科学创新的结果。周先生首先提出并大力张扬这一学科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进入近现代,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日趋多样与科研对象分工的日渐细密,美学和文艺学领域的学科与分支学科也日益丰富繁复起来。细密的分支学科深化了对审美和文学艺术的认识,但是,缺乏对审美和文学艺术的多角度的有机整体把握。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在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及其分支学科之间又出现了一种大综合的趋势:一种在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基础上的相互交叉、相互链接、相互重叠、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文艺美学就正是在这种美学、文艺学、艺术学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将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文艺(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形式论等多个视角、层面和方法有机整合起来,对文艺(艺术)的审美本质和美学规律作了全面深入的整体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于美学,但属于美学;因为它以美学为基础,以美学揭示的一般审美规律为自己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去研究文艺的特殊审美规律,因此,它应该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现在各种具体的文学艺术门类,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具体门类美学,如:诗歌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影视美学等等,但在整个美学学科的链条中,就是缺少一个美学与具体门类美学之间的中介学科,大大影响了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全面深入地提示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规律。这个国外与西方美学家长期未能填补重大的学术空白,现在由中国美学家添补上了。

《文艺美学》是周先生在其综合了古代和近现代美学所形成的和谐美学的基础上创构而成的,其艺术审美本质论综合了中外古今美学的各种艺术审美本质论的精华并予以辩证的发展。它既不是单纯的客体认识论美学如摹仿论、再现论,也不是单纯的主体论美学如表现说、生命哲学、生存论、意志实践论;既不是单纯的科学主义美学,如自然主义、物本主义、语义学、分析哲学,也不是单纯的人本主义美学,如唯意志论、形相的直觉说、泛性欲论。而是打破了各种学派和学科的硬壳,突破了西方美学长期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模式,把理性的科学认识和感性的伦理实践、自然主义的科学因素和人本主义的人文要素、客体再现和主体表现的真理成分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独到而深入地揭示与规定了艺术的审美本质,即: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典型形态,理性科学认识和感性伦理实践之间自由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以情感为中介的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有机统一的意识整体。这样,就自然地扬弃了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唯情论、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和伪现实主义、假浪漫主义、再现说、唯理论……等等艺术本质论的偏颇和极端,既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又超越了主体实践论美学和存在主义的主体间性论美学,真正辩证而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作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产物的丰富审美内涵与科学本质。

这部《文艺美学》的理论逻辑构架,除从总体上看有上述综合特点外,在具体构成上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本书把美和艺术、美的形态和艺术形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美的本质到艺术的本质、从美的形态到艺术的形态、从作为审美关系产物的美的本质到审美关系典型形态的艺术,构成了美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环环相扣的逻辑环节和严密递进的逻辑过程。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艺术与审美、文艺美学与美学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2、与传统古典美学如黑格尔的《美学》只有艺术美抽象的总体论,缺失艺术作品具体论述不同,也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大都是艺术作品论(文本论),缺失艺术抽象的总体研究不同;本书兼取了二者之长,扬弃了二者之短,在很大程度上把艺术总体论和艺术作品论辩证地结合起来。3、与有些美学理论著作缺乏历史发展的动态眼光、而有些美学史著作又缺乏横向的静态概括不同,本书自觉而又有机地把严谨的横向理论概括和宏远的纵向历史叙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超越了黑格尔式的历史观,又超越了现代科学单纯的共时观,在纵与横、动与静、历时与共时高度融合中,建构了一种相对而言目前最丰富、最全面的文艺美学体系。

当然,“金无足赤”,这部《文艺美学》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值得进一步斟酌和讨论的问题。比如,这部新著与周先生的其他有些著作相比,重叠之处较多;作为一部美学新著,其理论体系综合和开放的最新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是否可以对当前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审美实践中,包括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提出的一些美学问题和现象进行一些研究和概括,以增加某些鲜活的感性内容,既可以改变一般理论著作(也包括本著作)过于抽象、所谓“从概念到概念”的状貌,也可以增强著作的现实性和可读性。另外,许多著名的美学和文艺(艺术)学论著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论述或评论作家艺术家作品的脍炙人口的名言名段,不仅成为各自论著中的华彩篇章和亮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和代表了论著作为美学、文艺(艺术)学方面、而不是一般理论著作的自身特有的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文艺美学》文笔简洁、不乏文采,如果再能增加一些既充满独到的生活艺术审美体验和深邃哲理睿智;一定会更加有力地和充分地提升和体现出其作为一部文艺美学力作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我想,对于《文艺美学》这样一部已经取得突出成绩的大著作来讲,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许并不过分吧?

(《文艺美学》,周来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2003年12月版,2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